保研,在许多人看来是一段荆棘满布的路途,让人望而生畏,然而每年总会有些优秀的同学得以经风雨见彩虹。为了让大家对保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正确选择自己的道路,工商新网有幸邀请到保研至华南理工大学的吴建齐同学,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天之骄子,聆听他成功背后的心得与感悟。
学生记者:崔倩 王菲 王晓敏 邓文亮
自述者:吴建齐,农经10级本科生,曾两度获得“文华”奖学金,现已成功保研至华南理工大学营销管理专业。
定位理想 扬帆启航
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营销方面的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受到了本专业师姐成功保研实例的激励,“保研”的梦想在当时还在读大一的我的心中悄然生根并不断滋生蔓延,从此,我便下定决心踏上了保研这条征程。
成绩为主 途径多样
想要成功保研,我认为,优秀的成绩是基础。另外,学校通常会比较会看重学生的学术经历,比如参加的学术性比赛、科研项目乃至优秀的论文发表都会加分不少。而除了学术保研之外,特殊人才保研也是一条路径,每年学校里都会有同学凭借在音乐、美术、科技发明等方面的突出才能获得保研资格。此外还有支教保研、借由武汉其他高校名额保研等途径。
坚持目标 毅然前行
我会定期针对一个阶段的学习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勒令自己按时完成。在考试前,我会尽早复习,做好充分准备。复习时,我往往先通过目录等有一个对知识体系的宏观把握,再依据老师所讲和个人体会作重点进攻,这样掌握起来就会既有广度又不失深度。现在许多同学都在困惑如何权衡学习与学生工作的关系,在我看来,二者兼顾自然是好的,可若是做不到的话就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做出选择。
在学术比赛方面,我曾参加“博文杯”、“大创”、“明理杯”、“挑战杯”等比赛,也获得了一些成绩。在比赛中,参赛课题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通常项目所研究的是一个“庞然大物”的某一个点,要学会小切口,深分析,才能发现深层问题,找到解决办法。通过一系列的学术比赛,我最大收获不是参加比赛取得的名次,也不是项目所得到的结论,而是那一份宝贵的经历。记得当时,为了完成项目的调研,我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克服了种种困难,与各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交涉,人际沟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历练;而在与伙伴探讨的过程中思维火花的碰撞同样拓宽了视野,发散了思维,为保研做足了准备。
当然,在保研之路上挫折是免不了的。每当遭遇挫折,感觉希望渺茫时,我总是用汪国真的名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来激励自己不要轻易放弃。
最后,我建议同学们将“目标”与“执行”相结合。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付诸实施才可以达到梦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