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又至一年离别时。毕业的岔路口,考研是不少人的选择,虽然在多数人看来,那是一场孤独而艰苦的旅程,是一段辛劳且无助的时光,可对走过的人而言,却是另一种感触。让我们走近考研清华的刘家慧,感受她的考研路。
学生记者:邓文亮 袁冰冰 王慧敏
自述者:刘家慧,管理科学2011级毕业生,现已考研至清华大学艺术理论专业
兴趣所向 坚定梦想
我之所以选择读艺术理论专业的研究生,一半原因是兴趣,另一半原因来自于父母均从事艺术类工作的家庭环境。虽然本科是管理科学,但我并没有跨学科学习的不适应感,我认为现代社会的学生应该具备环境适应能力,而且这种学科交叉学习让我比单纯的艺术生在就业方面更加有优势。而我选择在清华大学读研是与我旅游、摄影的兴趣分不开的。大三时,我来到清华,用相机记录了清华美院的风景与建筑,我为这里而着迷。当我翻看这些照片时,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里读研。
合理规划 保持个性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考研是一场孤独却并不艰苦的旅程。我在准备考研时选择了一个人备考,因为这样能让我制定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划。不需要打破正常的作息规律,突然的改变更多时候只会适得其反,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就好。我考研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家人的支持,在那样奋战的日子里有支撑自己的源动力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考研一定要认定目标,坚定信念,保持绝对的自信。回首我的大学四年,我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用个性面对外界,用思考总结过去,保有自己的主见不被动摇,我始终认为,既然心中有梦,就该去追逐,代价什么的该是付出努力之后才有资格谈论的事情。同时学会在思索中前行,就自己一段时间内的生活进行总结,发现当时所忽略的,领悟原先所没有的,这是对自我的审视,也是对生活的负责。
积累沉淀 开发能力
对于考研面试我有几点看法。首先,重点要放在自身实力的提升上而非结识导师;其次,面试时的形象要端庄得体,以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印象;此外,回答问题时要逻辑清晰,不卑不亢,并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面试的问题涵盖面比较广,因此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沉淀,扩大知识面。
大学期间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英语的学习也非常重要,另外如果有时间最好学习一门小语种,这样在竞职外企时会更有优势。我始终认为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大学期间正是开发能力的时候,特别是思考交流的能力,这对面试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
在我看来,大学是一个充满太多可能的地方,在这里你将拥有一个近乎绝对自由的环境,这种状况对多数人来说可能是喜忧参半,但年轻人还是该有梦想,无谓方向,无论大小,于人群中保留一点个性,在洪流中坚持主见,不去可惜过去,只求今日之圆满。
(责任编辑 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