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研博培养  学生风采

三商希望之星学术沙龙——《居民消费的规模效应及其演变机制》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11-08浏览次数:25

1011日,第三次三商希望之星学术沙龙在文添102教室举行,本次学术论文分享由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方向)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李若男主讲,参与论文分享的指导老师有吴振球、胡宗彪,到场的学生有贸易经济专业的本科生、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方向)的研究生等。

本次三商希望之星学术沙龙分享的论文题目为《居民消费的规模效应及其演变机制》,这篇文章是由欧阳峣、傅元海、王松合作,刊登在《经济研究》2016年第2期。该论文采用阂值协整模型对1955-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消费规模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随居民消费率的变化而变化,这证明中国居民消费存在规模效应,且该效应在不同的消费规模下形成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不同的影响效应。具体地说,当居民消费规模低于0. 539时,居民消费率上升0. 1,第2年经济增长率仅上升0. 077 ;居民消费率高于0. 539时,居民消费规模上升0. 1,第2年经济增长率则上升0. 121。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下降,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入驱动。因此,中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入驱动向需求拉动转变,关键是要扩大居民消费相对规模,并通过供给侧改革使国内市场能够有效地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主讲人主要针对该论文的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阈值效应的机理分析以及居民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模型进行了讲解分析,并就该论文对自己的启发以及以后论文写作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主讲人讲解完后,指导教师吴振球老师就该论文中的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阈值效应的机理分析进行了提问,认为该论文中的机理分析与后文中的阈值效应模型所要验证的结论关联性很小,可以针对后文的实证分析对前文的机理分析进行改进。吴振球老师还根据自己多年的学术论文写作经验,跟到场的同学们分享了论文写作中相关理论的阐述问题,这对同学们在进行论文写作过程对相关理论及机理的分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胡宗彪老师则主要针对居民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模型进行了提问,主要包括变量的选择、模型的建立、结论的分析等一系列问题,主讲人一一进行回答。同时,胡宗彪老师就论文写作中的模型选择及应用进行了指导,对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毕业论文设计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随后,到场的学生针对该论文进行了提问,指导老师也认真做了解答。

通过三商希望之星学术沙龙这种形式的学术讨论,同学与老师们一起分享讨论产业经济学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学术研究热情与兴趣,极大地增强了整个专业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