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11:00-12:30,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文泉分享会”第八期在文泉北四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分享会的主题为“道德许可理论应用”,由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赵琛徽教授主持,人力资源管理系刘文兴老师作为分享嘉宾,学院各教研室教师和学生共21人参加了此次分享会。
在赵琛徽教授进行了简短的开场后,刘文兴老师开始了今天的分享。首先他通过列举一系列实例引入了道德许可的概念:道德许可指的是先前做了道德行为的个体会许可自己在其后表现出更少的道德行为或更多的不道德行为。
然后,刘文兴老师分析了两种道德许可现象的形成机制:道德信誉机制和道德证书模型。刘老师还运用了比喻特别强调这两种机制的区别:道德信誉机制下,人们会用过去好的行为进行心理激励,存储“道德余额”,认为不道德行为会消耗余额“功过相抵”,余额不足则会再做一些好的行为;道德证书模型下,人们会认为自己拥有“免死金牌”,甚至本质上认为其不道德行为是道德的,于是“恶贯满盈”。
接下来,刘文兴老师介绍了道德许可应用的实证研究:OCB行为会使人获得心理头衔,从而有理由有借口去做不道德行为;能力型领导更容易对员工发生暴虐行为;员工对组织有很大贡献却没有得到公正对待时更容易对组织做出不利行为;对于模糊地带的行为,地位高的人更容易获得道德证书,地位低的人只能获得道德信誉等。
最后,刘文兴老师引入道德洁净的概念作为道德许可的补充,道德洁净是过去做了坏事会倾向于做一些好事来弥补。当道德自我价值受威胁时,道德洁净行为修复道德自我概念;当道德自我价值太高时,道德许可限制一些道德行为从而返回到一个更加合适的水平,这种道德行为的动态性叫做道德自我调节。
刘文兴老师分享结束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包括如何尽可能减少、消除道德许可现象,认知失调是否可以解释这种波动,极端个体如何解释,道德自我状态是否会变化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赵琛徽教授遗憾地表示本次分享会到此结束,道德是一个深奥的话题,有待大家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一步探讨,并对刘文兴老师的无私分享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文泉分享会,在分享中共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