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锋教授团队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1-11浏览次数:227

  近日传来喜讯,钱学锋教授团队(与毛海涛博士、徐小聪博士合作)论文《中国贸易利益评估的新框架:基于双重偏向型政策引致的资源误置视角》,发表于国内最顶级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这是自2001年以来,我院教师第一次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是我院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中国的贸易发展也进入了中低速增长的新阶段。而且,根据国内外市场供给和需求层面的约束条件判断,这种中低速增长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扭转。然而,比近期贸易增速放缓更为令人忧虑的是,长期以来中国来自贸易的利益亦不容乐观。钱学锋教授论文指出,理解和认识中国的贸易利益,不能忽略中国开放型经济中存在的各种政策引致型资源误置所导致的贸易利益损失。这是因为,任何战略和政策的成功实施都必须考虑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尽可能以资源的有效配置为目标,这也是一个经济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如果资源未能实现有效配置,低效率的企业反而拥有较多的资源并不被驱逐出市场,那么就会产生很大的行业内及行业间的资源误置。中国经济中普遍存在的资源误置(特别是各种政策引致的资源误置)是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但现有各类认识和理解中国贸易利益的研究,以及据此提出的贸易转型战略和政策方案,并未将政策引致型资源误置纳入分析框架之中。这样就难以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的贸易利益,以致形成对贸易转型的片面认识和误导性的政策设计。
  钱学锋教授认为,中国的贸易发展是在严重的国有偏向型政策(state favoritism)和出口偏向型政策(export favoritism)这一“双重偏向政策”的背景下推进的。通过将“双重偏向型政策”嵌入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构建包含私有和国有两类企业的产业内水平竞争一般均衡贸易模型,分析表明:双重偏向型政策导致在国有和私有企业之间以及整体经济层面,都出现了资源误置,进而降低了一国的贸易利益。结合中国贸易发展实践的数值模拟显示:中国由此产生的来自贸易的生产率损失为5.67%-16.54%;在两国贸易对称和非对称框架下,中国来自贸易的福利损失为24%-40%和0.96%-1.35%。进一步的福利分解发现,偏向型政策引致的资源误置导致中国来自贸易福利的损失,主要源自于人均产出减少、贸易条件恶化与消费者可消费产品种类的下降。因此,贸易转型和改革必须同时纠正内外市场上同时存在的偏向型政策,才能达到消除经济中的资源误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最终提升贸易利益的目的。
  钱学锋教授论文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拓展了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的生产率维度到所有制维度,丰富了该模型框架下的经济政策分析;其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综合考量内外双重偏向型政策对资源误置及贸易利益的互动影响。最后,首次从政策引致的资源配置角度,为科学评估中国来自贸易的利益,以及理解中国贸易改革和转型,提供了一个本土化的分析视角和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