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系燕窝垸村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朱汉彬发布时间:2018-08-29浏览次数:426

  我院旅游管理系部分师生在邹蓉老师和周凌旭老师的带领下于8月21日至27日在黄冈市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垸村展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八山一水一分田,这是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垸村的真实写照。过去村里破败、荒芜、萧条,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成了“空心村”,被戏称“厌人垸”。如今,燕窝垸村荒山成花海,崎岖变坦途,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欣欣向荣。2015年开始,燕儿谷陆续举办了“大别山茶梅节”、“大别山梅花节”、“大别山花朝节”、“大别山茶花节”等旅游节日。2016年底,燕窝垸村通过了“户脱贫,村出列”的初步验收,成为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这样的华丽蝶变要归功于一个重要人物——徐志新,这位在京城干得风生水起的律师,带着“反哺家乡、保留传统文化”的浓浓情结,回乡投资成立了“燕儿谷生态农庄”。他说:“当时我听到一首歌名叫《燕归巢》,就把此地改名燕儿谷。希望在外的游子,能把它当成自己的精神家园,能常回家看看。”8年来,他坚守乡村,情系“三农”,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使昔日负债近百万元、人均纯收入还不足1000元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脱贫出列村、3A级景区,实现“天赐燕窝垸到“人造燕儿谷”的转变。

  本次活动围绕燕窝垸村农户展开调研,我院学生在邹蓉老师和周凌旭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农户家中,发放问卷,收集一手资料。对农户进行访谈,通过交流沟通,了解燕儿谷农户对于燕儿谷公司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看法,再而探究农户的社会网络与资本对其产生的影响。在两位老师的组织下,我院师生对徐志新先生进行深度访谈,同时通过与燕儿谷其他管理层交流,充分了解燕儿谷的发展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调研团队经过几天的实地调研,基于农户和燕儿谷公司两个角度,对于燕儿谷所在燕窝垸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调研团队虽然面临天气炎热、不懂方言等问题,但是仍旧努力的克服困难,热情不减,积极地寻找调研住户,耐心解释,做好入户调研工作。通过几天的实地学习和带队老师的指导,调研团队共访谈70余户,每天调研结束,老师与同学们互相分享调研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实现信息共享,全面的获取实时信息,较为圆满的完成调研任务。设计严密并经过不断修改的问卷,调研模式上的创新,带队老师和实践队员的尽心工作,当地领导干部和村民的全力支持,让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很大的成功。相信这些调研数据会对之后的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而实践的本身,也会对实践队员有着学术科研的启迪及多方面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