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0日,我院人力资源管理系李伟教授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现状、新动态及未来研究重点,接受《中国社会科学报》明海英记者的电话采访。李伟教授认为,近二十年以来,在全面、系统地对传统意义上行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组织行为学受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主要关注对人积极心理优势和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即积极组织行为学。其是一门为提高工作绩效,对心智能力测量、开发及有效的管理,并以员工的积极活力为导向的应用学科。
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动态而言,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当前着眼于研究微观的人的积极动机、积极心理与积极结果之间的关系,试图解释什么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以及如何发掘与利用它来实现组织、个人及研究者的共同目标,如对利他、谦逊、信任、组织忠诚、心理所有权和员工建言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其次,当前更加关注研究中观的群体(或团队)层面,以及宏观的组织层面的主题,致力于研究究竟什么能代表和最接近群体或组织最好的情境因素或状态,如对道德型领导、授权型领导、团队品德、企业伦理美德、包容氛围、心理集体主义和优秀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最后,当前研究尽管以积极概念为导向,但并不忽视组织管理中现存的消极现象,力图探寻克服或减轻这些负面行为及结果方法的研究,从而有效面对组织发展与组织变革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挫折和难题,如对反生产行为、情感耗竭、工作退缩、越轨行为、职场排斥、内隐性建言和网络闲散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李伟教授主张,“组织行为学”未来研究重点应该集中在三点:首先,在内容上应继续加强对组织中积极现象的研究,以诠释这些积极现象的内在成因或预测因素,以及有效性分析或对员工工作结果的影响,如对积极情绪、职业使命感、工作意义感、工作投入、工作奉献和工作繁荣等方面的研究;其次,在主题上应系统研究人格和情境或环境对人行为施加影响的作用机制,具体阐述二类因素如何通过共同作用影响人的行为,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影响人的行为,以及如何通过交互作用影响人的行为,如强人格或强情境条件下人的行为特点,内外倾人格对行为的选择,情境对神经质特质的唤起,人格差异或情境特异对人行为的影响条件,以及不同人格行为的跨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研究;最后,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纵向研究,至少在二个时间点甚至三个时间点收集数据,以规范研究人格和环境因素与人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此外,应突出元分析,大量的常规研究结论只有通过元分析,才能深刻有效地揭示相关心理和情境变量对人行为的真实影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