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在深圳市校企对接活动作大会主旨交流

发布者:朱汉彬发布时间:2018-10-16浏览次数:321

  10月11-12日,2018年深圳市坪山区“百千万”工程校企对接活动在坪山迎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3家高校和坪山60多家规上企业共200余嘉宾济济一堂共商产业发展和人才合作大计。人力资源管理系赵琛徽教授 应坪山区人社局邀请,参加了此次坪山区“百千万”工程校企对接活动,以“新时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进策略”为题做了主旨演讲,分享了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并参访了本征方程、行云新能和比亚迪等三家新能源高科技公司。
  沈凌云副区长对各位专家和企业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校企双方紧抓新形势下国家重点要培育和发展的产业,充分发挥政校企各主体的作用,探索校企最佳合作模式,在动态变化中满足高质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实现企业和院校“无缝对接”与“双赢”的良好局面。

  在主旨演讲中,赵琛徽教授从新时代、新矛盾、新转折、新技术和新挑战出发,针对当前产教脱节、校企合作层次低等问题,提出创新驱动转换经济增长动能的这一发展战略,迫切需要高等学校的新觉醒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大变革,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走产学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根据按产业链、创新链的要求来布局学科链、专业链,形成人才链、价值链。习近平总书记在19大报告多次提到要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规律性要求,是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是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任何一个高校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个学科,都必须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模式,要高度重视和切实践行产学融合校企合作。
  接着赵琛徽教授以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年产学融合校企业合作为案例,全面展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学研融合”特色发展的成就与经验,重点介绍了“基于模拟公司运营的产学研协调育人模式”,并结合学科和专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和新任务,提出了深化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和共鸣。

  据悉,坪山区是深圳市最年轻的行政区,拥有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广东深圳出口加工区等四块国家级“金字招牌”,产业集聚度高、配套设施齐全,正着力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坪山区正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力建设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全面推进坪山区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形成“西有南山、东有坪山”的创新格局,不断增强对粤东地区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此次实施“百千万”工程,就是希望通过“走进百所高校、对接千家企业、培育和引进万名人才”,搭建校企深度交流融合的平台,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人才培育和引进,从而为坪山抢抓深圳“东进战略”机遇、加快打造深圳东部中心和特区发展“第三极”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