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增长与不均等:中国经验及其对全球的启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

发布者:朱汉彬发布时间:2018-10-30浏览次数:492

  2018年10月25日至26日,“贫困、增长与不均等:中国经验及其对全球的启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复旦大学联合举办。来自中国、以色列、印度、土耳其、泰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学者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10月25日上午9:00在金谷国际大酒店金谷厅,本次国际研讨会开幕,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副院长吴海涛教授主持会议。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致开场词。万广华教授介绍了中国在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并认为从全球化视野来看,中国的反贫困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全球实现消除贫困等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具有重要贡献。深入分析和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尤其是在反贫困领域内的独特经验和发展模式,以及中国当前和未来在“精准扶贫”等领域的工作,探讨这些经验和模式如何为全球减贫进程做出更大贡献,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院长钱学锋教授致辞,对与会研究者表示欢迎,时值我校七十周年校庆之际,此次国际研讨会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10月25日上午的论文报告和讨论环节由万广华教授主持,来自以色列、中国和印度三个不同国家的研究者分别就“贫困、增长和不均等的关系”这一议题报告了各自的论文,并与参会学者一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来自以色列的Jacques Silber教授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家庭耐用消费品排序数据的不均等衡量方法,并使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等国数据为例,介绍了这种新方法在实证研究中与其他传统衡量方法相比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两位学者则以本国跨期宏观和微观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关注了中国减贫过程中带来的消费促进效应,以及印度从1962年到2009年期间贫困线划定方式的变化,以及围绕贫困衡量标准上的争议和各方谈判。

  10月25日下午的讨论以“劳动力、教育和贫困”为主题,重点探讨了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力市场完善所带来的减贫效应,来自中国、土耳其、泰国、印度等地的研究者分别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据出发,采用实证计量方法评估了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教育投资、劳动力培训等如何在减少贫困和不均等方面发挥作用。10月26日上午,与会学者就中国减贫经验开展专题讨论,分别介绍了中国在减少不均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推动城镇化发展和减少贫困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并探讨了一些更有效的计量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的应用。

    10月26日中午12:00,此次国际研讨会圆满结束,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在此次会议上就反贫困领域的前沿研究方法、不同国家的减贫发展模式以及中国独特的减贫经验等做了充分交流,与会师生也在旁听和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有了较大收获,会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次国际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对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