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行为研究前沿”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朱汉彬发布时间:2018-12-07浏览次数:666

  (通讯员  程灵波)12月6日下午七点,由旅游管理系主办的 “旅游者行为研究前沿”学术讲座在文泉北506会议室成功举行。主讲人是湖北大学旅游系副主任、湖北大学五峰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飞教授,我校旅游管理系博士邱海莲。参加讲座的有旅游管理系的刘培松教授以及30多名旅游管理系本科生、研究生,我院李莺莉副教授主持了这项会议。

  邱博士围绕“人工智能运用于旅游接待业”这一主题做了分享。她提到人工智能有两个关键属性会影响到顾客体验,一是智能化,二是拟人性。产生影响的路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员工与顾客之间的融洽构建;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人类服务人员从重复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与顾客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二是顾客与机器人之间的融洽构建,目前看来这一方面的研究是比较空缺的。
  李教授从旅游行为研究与普通消费行为的区别、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前沿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展开讲解。首先,李教授向我们提到了他在博士期间所面临的抉择:是研究旅游行为还是普通消费行为?如果选择研究旅游行为学,研究结果很有可能与现有的普通消费行为研究成果差别不大,那就意味着没有新的理论贡献产出,他无法顺利毕业。压力极大的他刻苦攻读文献,最终发现了旅游消费行为区别于普通消费行为的特性:空间性。他说这一特性也是旅游学独立于其它学科的基础。据此,李教授提醒同学们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的选题,而选题的来源主要是文献阅读和日常观察的结果,鼓励同学们平日里要广泛阅读、深度思考。
  其次他从实验室研究和日志研究两个方面分享了一些旅游学前沿研究方法,例如常用的情景模拟实验以及需要运用到眼动仪等基础设备的实验。
  在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前沿理论方面,李教授重点介绍了两个理论:有限理性理论以及旅游者二元行为理论。通过三个有趣的实验李教授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解了有限理性的内容:由于人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在真实生活中人们倾向于做出满意的选择而不是最佳选择。关于旅游者二元行为的讲解,李教授谈到,这一理论的出发点可以用钱钟书的一句话说明:旅游是让人原形毕露的过程。然后他以自己的论文《异地情境下的冲动购买:行为、体验营销与购后效应》为例,重点讲解了二元性的第一个变化是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会有刚强的冲动性,其中至少有文化差异、时间压力、重购成本、购买压力这四个因素的影响。
  他说,希望他的二元行为理论能为充满好奇的“旅游世界”提供更多解释。
  在最后的提问讨论环节,李教授就学生所提出的旅游动机以及二元理论的实际应用等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