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工业经济学2018年学术年会暨“新时代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研讨会”在我校圆满举行

发布者:朱汉彬发布时间:2018-12-12浏览次数:525

  【通讯员:吴俊熠 报道】2018年12月8日,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新时代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此次会议由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办。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武汉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简新华教授,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胡立君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学院党委王华路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社长张其仔教授,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经济运行处周开斌处长,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赵玉林教授,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杨艳琳教授,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杨树旺教授,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李永周教授,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聂亚珍教授、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汪海粟教授等省内外多所兄弟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我校师生共300余位会议代表参加了本届年会。
  上午8点30分,学术年会开幕式在文泉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学会年会轮值主席、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胡立君教授宣布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暨“新时代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研讨会”开幕,并向大会介绍列席嘉宾。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党委书记王华路书记致欢迎辞,并介绍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概况和产业经济学与工商管理等学科发展动态以及学院的最新建设成果。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会长、武汉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简新华教授代表学会致辞,表示今年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是有意义的一年,同时也是学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学会能在其40虚岁生日时在湖北省产业经济学学科创办最早、发展最强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2018年会,无疑是学会的一大幸事,并对主办单位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和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表示感谢。
  在简朴而隆重的开幕式后,会议正式进入学术研讨阶段。本次年会主要由四个主题报告组成。上午在文泉学术报告厅举行主题报告一和主题报告二。余下会场于下午在文泉楼五楼会议室举行。
  上午9点10分,由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赵玉林教授主持主题报告一的议程。
  第一场报告中,简新华教授发表“从高速度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发言。简新华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突出分析了“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变。首先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了“高速度”的利弊,进而指出经济发展要追求“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随后运用习近平主席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定义来阐释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指出原来的“高速度”解决的是“有没有”的数量问题,“高质量”发展解决的是“好不好”的质量问题,并提出判断是否是高质量发展的五个标准。接着又阐述了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简新华教授认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要求高质量发展,即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是发展质量的问题。而且以往的高速度增长难以为继,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途径,不仅强调创新能力建设,而且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种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张其仔研究员做了“我国新经济的引领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报告。张其仔研究员以美国追求制造业的本土化与持续领导力和我国产业发展在价值链向上攀升之间的冲突为切入点,阐述了发展新经济的紧迫性,中美在制造业上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需要开拓新的合作空间。随后张其仔研究员指出何为“新经济”,并提出与新工业革命相关的典型概念。进而概述了未来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绿色化。并通过构建新经济指数进行新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新经济指数构建主要涵盖创新能力、全球化、绿色化、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指标,然后通过文本分析与专家打分的方法构建出一套检验新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当前处于新经济发展第二阵营,与传统上认为的第四阵营进步不少;但是与美国的差距依然很大,只达到其一半的发展水平。随后,根据构建的新经济指数又分析了我国各个省份的新经济发展状况,指出各省份间新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其中湖北省在各分指数衡量下均属于中等水平。最后,张其仔研究员从资本的逻辑、劳动的逻辑、技术的逻辑与竞争的逻辑四个方面分析了新经济的逻辑以及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上午10点50分,由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副院长胡川教授主持主题报告二的议程。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经济运行处周开斌处长做了“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新特征与新趋势”报告。周开斌处长首先介绍了当前中国工业出口的时代背景:在当前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新兴产业兴起的大环境下,中国面临着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放缓、国际贸易徘徊不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等一系列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工业出口的特点和倾向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促进工业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随后应用一系列事实数据直观地阐述了我国工业出口的新趋势,包括出口不断向大企业集中、出口由轻工主导向重工转化,出口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工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出口中低化速度增长,产业外向度下降;逆全球化势力抬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出口行业结构固化;成本快速上升,国际比较优势弱化。最后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质量、效益为核心,调整转变工业出口战略,重点追求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破除机制体制障碍,建立与国际市场竞争相适应价格形成机制,加大减费减税等降低成本措施的力度与幅度,降低工业运行和发展成本;以转型升级为支撑,立足于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技术突破,立足于融合发展,加快现代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着力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制造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实施契机,重构国际产业分工新格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汪海粟教授做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与优化”报告。汪海粟教授归纳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四条路径:“逼出来”的创新、“等出来”的创新、“争出来”的创新和“网出来”的创新,并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例对四种创新类型的特征、演进机制、功能以及战略调整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汪海粟教授指出创新是企业实现结构转型的必由之路,未来在中国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三个方向:要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要发挥政府规制和保障作用;要完善市场机制。最后,汪海粟教授提出中国的自主创新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创新,新经济的发展与新市场密切相关,需要重新认识自主创新与市场的关系。
  上午的主题报告,引发了参会代表们热烈的讨论。参会代表们在会议中场休息与午餐期间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午餐后,学会的专家学者们围绕产业经济学科建设与发展、学会发展两个主题,进行了专门的讨论。
  下午2点,由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聂亚珍教授主持主题报告三的议程。武汉科技大学李永周教授做了“组织支持感、创新网络嵌入与境外优秀人才来华创业绩效”报告。李永周教授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国际人才市场竞争格局趋势,并以图文结合的方法清晰的阐明了我国海归创业情况的趋势和特征。随后以组织支持感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境外优秀人才创业基本信息、组织支持感量表、创业网络嵌入量表、创业绩效量表来进行数据收集,从组织支持感、关系嵌入、结构嵌入、技术创新、成长潜力等维度分析,最终得到如下研究结论:加入网络嵌入为中介变量后组织支持感对成长潜力绩效、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再显著,表明网络嵌入在组织支持感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因此我国应该加强载体、园区服务职能、园区文化氛围建设,为境外优秀人才来华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任剑新教授做了“风险偏好异质性,厂商行为与市场绩效”报告。任剑新教授以生活中案例为引子,提出一个研究结论:面对一个不确定性的环境,决策者的决策不仅仅受未来收益的影响,还会受到其初始资源禀赋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任剑新教授通过构建数理经济学模型,给出了上述问题的一般均衡结果:在以产量作为决策变量时,风险厌恶的垄断者会导致市场效率的双重扭曲;而在以价格作为决策变量时,风险厌恶的垄断者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任剑新教授认为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框架可以修正为STCP分析框架,即厂商行为不仅仅由市场结构决定,还跟厂商特质有关,比如厂商的风险厌恶水平、初始禀赋等。
  下午3点10分,由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杨艳琳教授主持主题报告四的议程。 武汉理工大学杨兰品教授做了“垄断性国企改革的动力结构与相关群体分析”报告。杨兰品教授介绍垄断性国企改革的时代背景,然后对垄断性国企改革的消费者群体、相关企业群体、政府集团和垄断行业集体进行分析。杨兰品教授认为:(1)在消费者群体中,普通民众对垄断性国企改革作用微小;中高收入阶层对垄断性国企改革作用非常有限;知识分子精英群体是促进垄断性国企改革的中坚力量。(2)利益关联企业具有促进改革的动力,并通过工业盐市场化改革这一实例进行论证;潜在竞争企业有利于提高竞争程度,例如民营快递业是很好的一个例子。(3)对于政府集团来说,一方面是顶层制度设计为垄断行业改革确定了方向,另一方面则是中央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具有促进和阻碍改革的两重性,因为我国的规制者和被规制者的关系较为特别,普遍地存在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之间相互转换。(4)垄断利益集团是阻碍垄断性国企改革的主要力量,一方面是垄断行业集团有阻碍改革的动机,另一方面是垄断行业具备阻碍改革的力量。最后杨兰品教授对以上内容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也提出了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即如何使国企与政府形成适合市场经济的新时代政商关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石军伟教授做了“产业政策与创业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创业板的经验证据”的报告。石军伟教授首先梳理了中国当前产业政策的实践,其次对产业政策影响创新的作用框架,包括政府补贴、金融支持、企业权变结构对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假设。然后以2009-2015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创业板498家公司的2000多观测值作为研究样本,利用CSMAR、《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的专利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显示:选择性产业政策对创业企业的创新产出并没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其次,在产业政策手段方面,政府补贴和金融支持对创业企业的创新产出有积极影响,但是政府补贴的作用呈现结构性差异,与非科技专项补贴相比,科技专项补贴的激励作用非常显著。产业政策对创业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具有权变特征,具体因企业研发强度和领导权结构而异。
  下午4点30分,本届年会闭幕式开始,主持人为杨艳琳教授。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赵玉林教授发表年会总结致辞。赵玉林教授认为本次研讨会主题明确且从不同层次聚焦于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内容丰富、研究前瞻、启发深远。研讨会紧紧围绕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题,报告内容覆盖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涉及产业组织、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内容;对于创新的理解和分析独到深刻。赵玉林教授代表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对会议承办单位红宝石最新线路手机版和现代产业研究中心为研讨会提供的优质环境和周到服务表示感谢。最后赵教授祝愿湖北工业经济学会在未来取得更丰硕的学术成果,为湖北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湖北省工业经济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全体参会代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